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穿越封神,我拜入了阐教门下

作者:金阙帝君 | 分类:玄幻 | 字数:0

第79章 文王聘请

书名:穿越封神,我拜入了阐教门下 作者:金阙帝君 字数:0 更新时间:01-08 16:38

又是顺过几季度,正值盛春之际, 春暖花开,阳光明媚,万物复苏。人们纷纷走出家门,踏青赏花,享受这美好的季节。此时整个金鸡岭里、山野间,五彩斑斓的花朵争相绽放,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西岐之地的周文王今日却是心血来潮,带领着文武百官来到金鸡岭磻溪处。

文王站在磻溪畔,望着溪水潺潺,心情愉悦。突然,他眼中闪过一道亮光,似乎想起了什么,对身边的文武百官说道:“你们可曾听过之前所说梦见飞熊一事?”

众臣纷纷摇头,好奇地问:“主公,等也仅仅是听散大夫说过口中此事,但却不知详情。”

文王微笑对散大夫说道:“之前我梦见 “一只巨大的飞熊朝我走来,它象征着力量和智慧。我觉得这预示着我西岐将会有伟大的事情发生。”

听到文王兴致勃勃地说。百官们惊讶不已,纷纷请教文王:“主公,您觉得这梦境预示着什么?”

文王神秘地笑了笑,说道:“我想,也许是我们寻找已久的契机吧。”

这时,一位年轻的臣子忍不住插话:“主公,我听说飞熊在史中象征着勇猛和力量,这会不会是上天预示着我们大周将会有所突破?”

文王点头称是,满怀信心地说:“没错,这或许是我们西岐崛起的预兆。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让我大周更加强大!”

文王带着百官一路在磻溪处散步而行,一路人来人往,却是听见这些人的嘴中诗歌而起。

细细听着这些诗歌,只见其中的旋律和音调十分有品,好似是一位世外高人所创造。

文王听见这些诗歌,眼眸亮起闪光,这身边百官道:“你们仔细听这些诗歌词中是细腻温雅,看起来绝非是一般人所做出来的。”

接着,文王又兴奋地说:“这诗歌犹如天籁之音,定是有高人在此!各位爱卿,我们不妨寻找一下这位高人。”

百官纷纷附和,一同寻找这位神秘的高人。

不久,他们发现了一位飘逸的身影,正倚在磻溪边的岩石上,悠然自得地吹奏着竹笛。

文王上前拱手道:“先生,您的音乐才华横溢,敢问词曲是否是你自己创作?”

那人转过身来,却只见他眉目清秀,看起来年纪尚轻,却颇有一番世外高人之姿。

“喔,并非是我所创作的,是那远处有一位老人,每天老是坐在那磻溪边垂钓,每天不仅吟诗作歌,还喜欢画山清水秀!”

文王听后,好奇心愈发浓厚,便说:“这位老人定是非同寻常,我们不妨去拜访他,请教一些诗词歌赋。”

百官纷纷表示赞同,一同跟随文王前往拜访。

待百官走后,人摇身一变,一阵白雾闪过,现出他原本的身姿。

“文王来到磻溪聘请姜太公,还真是来了!”

……

慢慢的走入深处,文王和百官们到达磻溪边,他们看到一位白发老人正在悠闲地垂钓,一边吟诗,一边欣赏画作。

文王恭敬地走上前,问道:“老人家,您的诗词音乐才华令人敬佩,能否赐教一二?”

老人微笑着放下鱼竿,抬头看着文王,缓缓说道:“诗词歌赋,皆出于心,唯有真情实感,方能动人至深。”

“敢问老人家,你是否是此处所居之人?”文王又问道。

老人微笑着回答:“我便是这磻溪边的隐士,诗词歌赋只是我闲暇时的消遣。既然文王你有心求教,我亦可略微传授一些心得。”

文王听后,欣喜若狂,连忙行礼道:“老人家真是谦逊,能得您指点,实乃我生平之幸事。”

老人扶起文王,接着说:“诗词之道,需得熟读经典,汲取前人精华,更要贴近生活,抒发己怀。音乐亦如此,需得感悟天地万物,和谐共鸣。”

文王感慨万分,敬意愈发浓厚,感慨道:“老人家所言,犹如醍醐灌顶,让我受益匪浅。今日相遇,实属缘分,愿老人家不吝赐教,那在下便邀请老人家一同携手,共谋我西岐繁荣昌盛之道,是老人家意下如何?。”

老人听文王这么一说,脸色瞬间陷入沉思之色。

文王见此,心里也咯噔一声,整个身躯顿时紧绷起来。

老人悠然一笑,目光如炬,洞察着文王的诚意。思索片刻,他缓缓道:“文王之心,天地可鉴。既然你有诚意,我亦愿献出微薄之力,共图西岐辉煌。”

文王闻言,欣喜若狂,连忙再次行礼道:“有老人家相助,西岐必将繁荣昌盛,名垂青史!”

“哎,文王先不必着急感谢!”老人扶起周文王。

“今日你率领如此众多的文武百官前来,想必只是为了观游赏览,正巧老朽今日也有不便再身,不如明日我再赴文王之约如何?”

文王谦逊地回答:“老人家所言甚是,吾等愿听从安排,明日再赴良辰美景,共议国事。”

老人点头称善,文王心悦诚服地领着百官告辞。

正在回途之中,看见又有一樵夫挑着扁担而来,始终正是唱着之前人们所唱的那几首。

“哎,主公,看那个樵夫像不像之前那个杀人逃犯武吉?”一旁的散宜生率先指出,说道。

文王闻言,心中一动,瞥了一眼那挑担而来的樵夫,若有所思。

“疑似武吉再现,不过之前本相卜卦这是算到的是这武吉已经投河自尽了,今日之遇,还真是诡异?”文王低声自语,眼中闪烁着疑惑。

随行众官皆感惊讶,纷纷打量那樵夫,议论纷纷。

文王回过神来,微笑道:“吾等不妨亲近一番,或许便看得清是不是那武吉了。”

随后,率领着百官走近那个樵夫,定眼一看,果真是武吉,瞬间脸色一变,勃然大怒。

“大胆武吉,昔日在我西岐城中打死了平民,竟然以歪门邪道逃过了制裁,我用卜卦算数也算不出,今日你胆敢如此欺君!”

“哼,武吉,你可知今日相逢,乃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一旁的散宜身义正辞严,神情严肃。

“昔日罪行,难逃法眼,你即便更名换姓,亦无法抹去心中罪孽。”

众官纷纷附和,声讨武吉罪状,气氛紧张。

文王正色道:“武吉,吾今日定要你伏法,为死者讨回公道,彰显我国法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4712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