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灵将之说

作者:媱与雅 | 分类:玄幻 | 字数:0

第602章 第四支箭

书名:灵将之说 作者:媱与雅 字数:0 更新时间:01-08 16:12

第四支箭

李火皇朝同光三年(925年),李火皇朝伐前蜀,前蜀军战败,成都沦陷,前蜀宣告灭亡。

西取蜀地后,李火皇朝大军并未立刻撤军,军政大权还掌握在前线大将郭崇韬手中;而且平定之后所有的政事,也都是郭崇韬来管理,旧将的招抚,官吏的设置,军队与朝廷的奏报往来,都要经由他手,而李存勖的儿子,魏王李继岌却被冷落了。

郭崇韬,李火皇朝宰相、名将、军事家,最初在李克修手下效力,后得到李存勖重用,和孟知祥、李绍宏一起参与机要事务。

有些宦官见郭崇韬如此得势,心里便很不舒服,于是想方设法在李继岌面前挑拨是非,陷害郭崇韬,这时,李存勖又派太监向延嗣督军还朝。

郭崇韬最痛恨宦官干政,对向延嗣冷眼相加,向延嗣心生不满,回到洛阳后,就在李存勖和刘后面前说了他许多坏话。

李存勖担心郭崇韬成为日后的隐患,于是命令魏王李继岌伺机杀掉郭崇韬,并顺势灭了郭崇韬九族。

奇袭灭朱金,西平巴蜀,郭崇韬可谓居功至伟,这样重臣都说杀就杀,一时间朝野纷纷议论,人心惶惶,认为下一个遭殃的,难保不是自己。

杀掉郭崇韬后,李存勘又开始防备兄弟李嗣源,且疑心越来越重,他担心自己死后,几个儿子斗不过李嗣源,到时天下定会被李嗣源夺去,但李存勤又不知道如何除去李嗣源,就在这时,突然惊闻魏博军发生兵变!

这次兵变的原因很荒唐,居然是因一则谣言引起的,民间传说魏王李继岌被皇帝杀死,而刘皇后为了给魏王报仇,又把皇帝李存勖给杀了;加上驻守贝州的魏博军驻期已满,没及时换防,军心动荡。

这时魏博军领主手下有个叫皇甫晖的看到局势混乱,便想浑水摸鱼,纠合同党劫持了领主,说:“魏博军为皇帝夺天下,立下汗马功劳,现在皇帝不但不赏,反而要加害我们。何况现在皇帝已死,洛阳大乱,大人何不与我们一起讨逆,谋取好一场大富贵?”

领主不从,被皇甫晖砍死,乱兵强行拥立指挥使赵在礼,在魏州起兵。

李存勖得到消息后,极为愤怒,李火皇朝同光四年,即926年二月二十三日,李存勖召开军事会议,宣布自己将御驾亲征。

李存勖话音未落,大臣们一下就炸开了锅:“京城是天下的根本,现在虽到处发生动荡,但皇上仍宜在京坐镇指挥,不应离开,只需派大将出征就行了。”

李存勖不回答,牵出另一个问题:“行钦讨伐已久未果,继岌的大部队尚留在蜀地未归,现在朝中已无大将可派,我恐怕只有亲征。”

这就是李存勖抛出的问题:朝中无人。

李存勖登基后,曾赐给三个人铁券,郭崇韬、朱友谦死后,就只剩下李嗣源。

有人提议李嗣源挂帅出征,但李存勖不愿意:“我想把嗣源留在身边作侍卫,你们还是推荐别的人吧!”

这时,老将张全义出面发话:“河北平原最近多事,时间拖久了定生祸患,我赞同派李嗣源出征。现在还依靠元行钦这些人,不知道要拖到什么时候。”

众口一词,众怒难犯,纵是一言九鼎的皇帝,李存勖也不能同所有人作对,无奈之下,只好命李嗣源为征讨将军,率皇家亲军前去平叛。

三月六日,李嗣源率皇家亲军抵达邺都,正巧,武宁领主霍彦威在平定邢州叛乱后,也奉命赶来,这样,参加攻城的部队就有三支,李嗣源、霍彦威,加上已在前线的元行钦。

三月八日,李嗣源在邺都城外观音门检阅部队,下令三军第二天拂晓攻城,不料,就在当晚,李嗣源军营风云突变。

当天晚上,“从马直”士兵张破败发动兵变,纵火烧营,杀声雷动,五更时分,天色微明,张破败率乱军直逼中军大帐,与李嗣源的侍卫队交火,声势浩大,气焰嚣张。

士兵逼近,局势危急,李嗣源一边派人去召唤元行钦,一边亲自出面叱责阻止:“我当总管十多年,哪一点对不起你们?现在破城在即,正是你们夺取功名、获得富贵的良机,更何况你们还是皇上亲军,怎能反过来帮助这些叛贼。”

士兵回答:“将士们追随皇上十多年,身经百战,成全皇上霸业,可皇上却对我们恩断义绝,大肆屠杀。前些天,贝州官兵不过就是思念家乡,想回家看看,皇上竟不能饶他们一死,还说‘城破之日,全部坑杀!’”

接着,士兵们给李嗣源出了一个异想天开的主意:“我们的意见是,请皇上在黄河以南当皇帝,请大人在黄河以北当皇帝,做我们的领袖!”

说完,士兵们抽刀拔剑,团团将李嗣源围住。

李嗣源听罢当然一口回绝:“你们既不听劝,就随你们去做,我自己这就打道回京。“

这时,李嗣源的参谋安重诲、武宁领主霍彦威,都使劲用脚去踩李嗣源,暗示他先假装答应,无奈,李嗣源只好同意,士兵们遂拥着李嗣源进入邺都。

可是,邺都叛军并不知道,城外攻城部队已发生戏剧性变化,仍在皇甫晖的带领下,从城里杀出。

李嗣源既被劫持,这城外亲军便群龙无首,现突遭袭击,根本就来不及组织迎击,霎时一哄而散,张破败被杀,亲军解体。

李嗣源进城后,赵在礼出来迎接,下跪叩头,边哭边请求宽恕∶“将士们辜负大帅,怎敢不听招呼!”

李嗣源因急欲脱身,就骗赵在礼说∶“成大业必须要有强大兵力支撑,现在城外部队都散了,我还是先去替你集结。”

于是,李嗣源再度出城,李嗣源逃出邺城,想要和皇帝说明情况,因此,他命牙将张虔钊前往元行钦营中,召其前来一同平乱,而元行钦怀疑有诈,并诬告李嗣源谋反。

原因在于之前元行钦在得知兵变后,一直未派兵参与平乱,当李嗣源进入邺都后,他不仅没有前去救援,反而果断率军撤退,而当李嗣源再次抵达邺都城下,各地援军长官都来晋见,在元行钦晋见时,他看到了尿都吓出来的一幕:元行钦下拜时,帐中突然有人高呼万岁。

李嗣源当时大吃一惊,忙厉声制止,方才停息。

李嗣源初抵魏县时,部下不满百人,后召集霍彦威所部五千镇州军,才稍微恢复了一些兵力,他欲返回成德藩镇,等待皇帝降罪,但霍彦威、安重诲皆反对,建议他返回朝廷,向皇帝当面自辩。

李嗣源遂率军南归,并数次上表申诉,向庄宗表明心迹,但皆被元行钦阻遏,未能上达。

当时,李嗣源长子李从璟正在洛阳禁军效力,奉庄宗之命去招抚李嗣源,也被元行钦扣留在卫州。

李嗣源疑惧不安,乃采纳女婿石敬瑭的建议,决定攻取汴州,谋求自立。

齐州防御使王晏球、贝州刺史房知温、BJ右厢马军都指挥使安审通、平卢领主符习皆拥戴李嗣源,率部前来与其会合,令李嗣源兵力大增。

庄宗亲率宿卫出战,结果中流矢而死。

当时洛阳大乱,通王李存确、雅王李存纪等宗室诸王皆逃散,朱守殷遣使到李嗣源军中,请他速入京城,安定局面。

同年四月,李嗣源率军入洛阳,命诸将平定京中乱势,他让百官各安其职,等待李继岌回京继位,并表示自己在安葬庄宗后,便会归藩成德。

宰相豆卢革、韦说与枢密使李绍宏、张居翰率百官劝进,皆被拒绝,又改请李嗣源监国,李嗣源遂入居大内兴圣宫,以监国的名义接受百官朝拜,他任命石敬瑭为陕州留后,以防备征蜀大军,同时命各地访寻诸王。

安重诲暗中派人杀死李存确、李存纪,申王李存渥、永王李存霸则被乱军所杀,薛王李存礼、皇子李继嵩、李继潼、李继蟾、李继峣皆不知所踪。

不久,魏王李继岌在渭南自缢而死,征蜀大军则在任圜的率领下,归附李嗣源。

此时,李嗣源称帝的障碍,被全部一一扫清。

传闻三月,李存勖亲自率军东征,欲坐镇汴州指挥平叛,但李嗣源已抢先占据汴州,得到大批唐军将领拥戴,李存勖知道局势已不可挽回,行至万胜镇,便下令回师,仓皇返回洛阳,他再三抚慰士卒,许以厚赏,但已为时太晚。

士卒均不感皇帝恩德,沿途逃散过半。

当时,李继岌已率征蜀大军班师,途中因平定后军康延孝叛乱,被耽误了归程。

四月,李存勖决定前往汜水关,与李继岌会合,再联兵进剿李嗣源,他命扈从军兵候于宫门外,自己在内殿进食,只是让其未料到,从马直指挥使郭从谦突然发动叛乱,率所部攻入兴教门。

而那郭从谦,本是一戏子,因为嗓子好,所以被热爱戏曲的李存勖收留,李存勖见此人不但能唱,还能打,就让他做了亲军领导人。

而郭从谦除了善于唱歌,还善于拉拢势力,他先认了李火皇朝大将郭崇韬为叔父,然后又跟义父睦王李存乂打得火热。

当郭崇韬被李存勖的皇后杀掉后,他在部属中为郭崇韬鸣冤叫屈,李存勖知道后,把他叫到面前,训斥道:你跟老郭的关系,我早有耳闻,他活着时,你亲近他也就罢了,他现在死了,你居然还这么亲近他,你是不是有什么事

郭从谦冷汗直冒,从这以后,他对李存勖是又怕又恨。

李存勖也用自己的行动证明给郭从谦看,总有一天他会杀掉郭从谦,郭从谦只好暗中鼓动亲军,对李存勖极尽挖苦之能事。

这一天,他终于等来了机会,火烧兴教门,发动了兵变。

据说,这位郭艺人发动兵变的初衷,是想拥立自己的义父当皇帝,可他不知道早在两个月前,他义父就被李存勖处死在洛阳宫中了。

当时李嗣源的先锋石敬瑭,带兵逼近汜水关,李存勖火冒三丈,再加上众大臣的乱哄哄,李存勖决定亲自率军赶去扼守汜水关。

四月一日这一天,他所统帅的骑兵和步兵按照他的命令,在洛阳城外等候出发。

李存勖一早起来,和武将们吃早餐,忽然听到宫城兴教门外一片喧嚣声,他急忙拿起武器,带贴身的骑兵侍卫前去查看。

到中左门,只见他的亲兵领导人郭从谦正领着他的亲兵向他冲来,李存勖气得哇哇怪叫,大骂道:“你这个戏子,也敢造反?”

李存勖骂完他,就一马当先,亲率宿卫出战,杀死数百乱军,将郭戏子和他的叛军赶出门外,并迅速关上了大门。

郭从谦可不是善类,在门外又重新组织人马,见攻不进去,就开始放火,火势一大,李存勖的守卫全都跑了,郭从谦又杀进门内。

李存勖与剩下的几十名侍卫拼死抵挡,在乱战中,不知是哪一位民间高手,向李存勖的脑袋射出一箭。

李存勖听得风声,慌忙躲闪,可惜,没有闪过,箭正中其面门,痛得他哇哇怪叫。

众侍卫赶紧把他从城楼上扶下来,拔出箭来,血柱直冲苍天。

李存勖流了太多的血,忽然觉得口渴,侍卫急忙跑进宫里跟刘皇后说了这件事。

这位刘皇后正在收拾财宝,准备逃跑,听说丈夫中了箭,也不去探望,只端了一碗乳浆,叫侍卫给丈夫喝。

这位皇后肯定不懂医学,因为人在失血过多的情况下,一旦接触到奶浆,就会加速死亡。

果然,李存勖喝完这碗乳浆后,就一命呜呼了,死于绛霄殿,时年四十三岁。

几个戏子很怕乱军进来侮辱李存勖的尸体,就把尸体拖到一平台上,在上面扔了一些李存勖生前摆弄过的乐器,一把火烧了。

或许,叱咤风云的一代枭雄李存勖,生前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曾经背着父亲留下的三支箭,四方征战,结果,却死于乱箭之下。

而那李继岌军至渭南,因部属溃散,被迫自缢而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9392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