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能不用毒计吗,奸臣小姐?

作者:米拉A梦 | 分类:游戏 | 字数:0

第39章 少女要议事(4K)

书名:能不用毒计吗,奸臣小姐? 作者:米拉A梦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4:56

天烛城,太兴宫,夏瞬殿。

这座金碧辉煌,大气之极的大殿建于八十年前,是由“铁虎皇帝”楚落离之女——大夏朝历史上唯一的女帝楚瞬建成。

那一年,楚瞬刚刚登基,就有一场惊人的地震突袭了天烛城,不仅街道、民居多有损坏,连皇帝和大臣上朝议事的午殿也未能幸免,倒塌下来,成了一堆残砖碎瓦。

一时间,天烛城人心浮动,人们纷纷议论,说天降大灾,或许是因为女子为帝,不祥。

其中,又以言官、御史们热衷于谈论此事,甚至暗中组织联名上书,劝女帝退位。

后来的某一天夜里,午殿倒塌的遗迹上突然燃起了一把大火。

传闻那一天晚上,宫中的内监和宫女都看见,有成群的黑衣人围绕着火光,不让旁人靠近,同时也防止火势蔓延至其他宫殿。

那群黑衣人人人戴着兜帽,熊熊烈火也不能照亮他们的脸。

据说,那是女帝楚瞬暗中建立的不为人知的官署,天夜卫。

第二天,数以十计的言官和御史被发现失踪。

大臣们这才惊觉,楚瞬其人能以女子之身从“铁虎皇帝”手中接过帝位,倚靠的,绝不是比别人更仁德!

随后,全天下有名的工匠都被召集至天烛,他们被勒令在午殿的遗址上建成新的大殿,用以皇帝和百官上朝。

楚瞬下令说,新的大殿要用最坚固的结构,最好的材料和技艺最精湛的工匠,无论发生什么天灾人祸,都要在天烛矗立百年。

人们想,皇帝或许是对上次的流言心有余悸,不愿大殿倒塌、言官明嘲暗讽的事重演吧?

可在大殿建成的那一日,他们的猜想被狠狠地碾碎了。

楚瞬穿着金色丝绸织成的朝服站在大殿门外,狂风将她衣上的金龙吹得栩栩如生。

她绝美的脸上肆意地笑着。

楚瞬在所有人面前宣布,她将以自己的名字为这座大殿命名!

她是要让自己的名字牢牢刻在大夏的每一代皇帝和臣子心中!!

……

话归正题。

八十年后的夏瞬殿上,气氛久违地有些焦灼。

今日凌晨,幽州边境告急的消息突然传来。

北陆金帐国蛮族忽然化零为整,重兵南侵,在大夏领土上肆虐。

边境三城被围,敌众我寡,危在旦夕。

收到消息,满城哗然。

文士纷纷痛斥北陆蛮族野蛮血腥,不宣而战,国子监的学子变着花样赋文,抒发怒气。

武人纷纷请战,要给不知天高地厚的蛮族一个教训,皇图天策府学员的上书几乎像雪花一样飘入少府令的桌上。

今日朝堂上,最重要的议题,自然也就是要如何应对这场战事。

在大夏朝乃至更久远的历史上,北陆草原上的蛮族南下也算是常事。

但蛮族入侵如此之突然,规模如此之大,而南陆华族准备如此不足的,却不多见。

即使是百年前草原大君“大汗王”叱云烈南侵时,大夏朝堂也是早能从局势中预料到的,不至于像今天这样被动。

于是,一个少见的选项被提了出来——议和。

其实在刚上早朝时,没有人提过“议和”这两个字。

大家讨论的,都是“要如何战”。

是攻?是守?还是先守后攻?

需派遣多少兵员?发动多少民夫?

士卒从哪里调遣?粮草和劳役摊派至哪一州?

人人脸上都眉飞色舞,洋溢着运筹帷幄的自信和快感。

当真是一片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景象。

直到治粟内府左使孟晓春忽然出列,冷不丁讲了一句:

“臣以为,若是要遣大军北上与蛮族作战,实是劳民伤财,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妨……议和。”

此言一出,臣子们传出低低冷冷的嘲笑。

议和?

说白了,不就是给蛮子送东西,让他们退回去吗?!

蛮子初一南下,双方交锋不过数日就要议和?!

那我大夏国威何在?!

难道要昭告世人,我南陆大夏国,不如北陆金帐国?!

可他们很快就笑不出来了。

紧跟在孟晓春后,竟然又有几位官职显著的大臣出列,应和着说要议和。

他们口风出奇的一致,言下之意,无非是战事一兴,百姓大苦,望皇帝和诸大臣念及天下苍生,忍一忍蛮族的威风。

人们这才脸色微变,意识到事情并不简单。

这几位提倡议和的大臣有一个共同点——

他们多是右丞相华澄空提拔的亲信!

当今皇帝性格猜忌,不愿任何一位大臣手中权力过大。

于是他废除了之前的丞相制,改为“左右双相”的古制。

然后他又空置地位更高的“左丞相”,只任用了一位官职偏低的“右丞相”。

所以,实际上这位四十岁的右丞相华澄空,就是大夏文臣的统领了!

而且,华澄空其人还有另外两层尊贵的身份。

他是皇后华琴慧的亲兄长,同时也是云溪华家最有权势的人物,板上钉钉的下一任家主!

这样一来,议和的主张居然无人胆敢忽视,朝堂上讨论了一个时辰后,议题居然还倒退了一步,从“要如何打”变成了“要不要打”。

“蛮族的蹄子才踏入幽州,我等就要议和,实属闻所未闻!我且问你,要是今年议和后,蛮族明年秋天又来,我等要怎么办?难道再献上钱粮帛布,再议一次和吗?!!”

“南下的蛮族足有十五万之多,谁能有十足的把握打一场大胜仗?!若是没能取胜,只怕到时候高将军身死事小,连累我大夏元气大伤!”

到现在,大殿上只剩下两人在面红耳赤地争论,他们表情都充满怒气,声音极大,大殿里的回音震得人脑袋发昏。

人们不敢插言,一来是这两人说话的样子实在过于针锋相对,二来是他们两人身份都不一般。

主战的是中郎将高灿,他是荡寇将军公孙宇蛇的部下,追随公孙将军征战已久,在军中地位斐然。

主和的是典客左副使谢然然,出身名门望族不说,如今也是右丞相华澄空的亲信之一。

奇怪的是,他们的属下在朝堂上争得面红耳赤,公孙宇蛇和华澄空二人自己却异常平静。

公孙宇蛇是大夏“藏山蛇”三大名将中最年轻的一位。

他今日在大殿上始终闭目养神,英挺的方脸像一块石头,一丝表情也没有,仿佛老僧入定,周围的一切嘈杂都入不了他的耳。

华澄空虽然人至中年,年轻时也是以俊逸著称。

他气定神闲,眯着眼睛看年轻人吵架,时不时捋捋胡子,仿佛在看戏一样,事不关己。

高灿和谢然然吵到怒气上来,几乎就要在大殿上撸起袖子大打出手时,坐在最高处的皇帝才终于带着笑意开口:

“两位爱卿说得都有道理,都是为我大夏着想的铮铮忠臣。”

“一时政见不和,不至于此。”

“你们二人的想法我们也都仔细听过了,如今不妨先下去歇息吧。”

两人这才各自收敛,同时作揖拜退。

两人退下后,大殿上一时安静,或许是方才争吵过于剑拔弩张,其余人等都不敢发言了。

皇帝在最高处扫视了一圈,最终望向站在左侧的公孙宇蛇,主动开口道:“荡寇将军可有什么想法?”

公孙宇蛇年仅三十一岁,以剿灭青、越两州泼天大反成名。

听见皇帝的问话,他才睁开眼睛。

公孙宇蛇一作揖,身上鳞甲铿锵作响,他平静地望向殿上的帝王:

“陛下问宇蛇,实是问错人了。”

“宇蛇一介粗人,其实是只会打仗罢了,如何行战事,或许满朝公卿不如我。”

“至于要不要启战事,宇蛇则是个彻头彻尾的外行,实是我不如满朝公卿。”

这话说得圆满,既不自满又不过谦,虽然是把皮球踢了出去,皇帝也未曾显露不满,而是微微点头。

皇帝又把目光转向右侧,却越过了右丞相华澄空,看向两个安静坐着的身影。

大皇子、二皇子年满十六以来就参与上朝议事,特许赐座。

不过两人少有开口,听多说少。

“轩儿可有什么想法?”皇帝问。

大皇子楚景轩年二十一,面如冠玉,翩翩君子模样,在音律上极有造诣。

从三年前开始,楚景轩每年中秋之夜会现身于皇城东南角养颜殿的最顶端,在月下吹一笛《端雅赋》,其声悠扬婉转,缓缓传遍整座天烛城。

由此,大皇子楚景轩已成为了天烛每一位闺房少女的梦中情人。

“军国大事,儿臣学智浅薄,不敢置喙。”楚景轩低头作揖,动作极其标准,宽大的袖袍直直垂落,没有一丝褶皱。

“但说无妨,你也如此年纪了,军国大事上,正该多思考。”皇帝说。

楚景轩作揖不变,抬头道:“既如此,儿臣便斗胆谈论一二。”

他的声音给人一种厚重、沉稳而可靠的感觉。

“儿臣以为,这次蛮族南下,我大夏不能不出兵!”

“我大夏开国已有三百余载,却没有哪个时间中,战事要超过近年。”

“九年前有属国南卫显露野心,挑起兵端;五年前有不轨之徒在青、越两州聚众谋反。”

“虽然仰仗父皇有识人之明,启用南烈、荡寇两位将军为国作战,为大夏搏得了一个朗朗太平,可究其本质,还是有人以为我大夏软弱可欺!”

“儿臣以为此次金帐国入侵正是一次机会!”

“一个彰显国威,震慑宵小的机会!!”

“蛮族越是来势汹汹,我大夏越要迎头痛击!”

“哪怕是举国之力、不惜代价地出兵,只要能打出一场煌煌大胜,便可让朝堂欢呼,民众振奋!”

“儿臣以为这样一来,可保我大夏二十年无恙!”

他的言辞句句掷地有声,泱泱大国气势充沛,胸中吐出的大气像是能把殿中每一个人的袖袍吹得鼓起。

臣子中有人不禁默默点头。

“嗯。”皇帝也只是微笑点头,没有评价。

他又将目光移向坐在旁边的另一位年轻人。

二皇子楚晨辰,年纪十九,虽然并非华皇后所出,相貌也不出众,但在天烛也以天资聪颖享有赞誉。

其十七岁作《悠悠国策论》,虽然从名字就能看出来是玩笑之作,其中的许多观点却让半百老臣也觉得耳目一新。

“辰儿以为呢?”

楚晨辰也一作揖:“儿臣同样以为求战是上策。”

“但与蛮族战,可缓不可急。”

“草原蛮族本是由大小部落组成的,此次不知为何来势汹汹,但终究不可能是一条心。”

“他们现在无非是一鼓作气,必定不能长久的。”

“儿臣以为只消拖延时日,无需我方主动出击,贼寇自然土崩瓦解。”

“陛下只需遣一上将率万余精锐出发,同幽州刺史吕严一同严守后三城,伺机待发。”

“待到蛮族之间生出嫌隙时,由名将择时出击。”

“如此一来,蛮族轻易可破,而我大夏也不伤多少元气。”

他语气平淡,思维冷静,兼顾了作战得胜和战事开销,更多的臣子和他想法相同,人群中传出赞叹声。

“你说的也不错。”皇帝继续点头。

两位皇子各瞥了对方一眼,眼神中滋味复杂,不便多言。

“好,众爱卿可还有什么想法?”皇帝这时一挥金色的大袖说。

他让皇子们说话的本意,就是缓解殿上紧张的氛围,让臣子继续畅所欲言。

可还没有臣子开口讲话,却忽然有娇嫩的声音从殿外传来。

“我不管!我不管!大哥二哥都可以来听,我凭什么不能来?”

“我今天也满十六岁了!我也要来夏瞬殿议事!”

众目睽睽下,白而精致的布鞋轻巧地越过夏瞬殿朱红色的门槛,落在殿内,轻盈得让所有人想到蜻蜓点水的画面。

穿着白色华贵宫裙的少女从门口的斜光中跳进来,像是把秋日难得的暖光都披在身上,带入了殿中——

美得让人睁不开眼。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482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