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庆余年之梅家有子初长成

作者:君如玉杯倒 | 分类:游戏 | 字数:0

第17章 童子试二

书名:庆余年之梅家有子初长成 作者:君如玉杯倒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4:45

难不成是自己把考题想简单了?

梅呈安决定问问,想罢便用右手轻轻拍了拍前面那位考生的手臂。

前面那人当即回头。

梅呈安:“手拎着箱子,不便行礼,兄台见谅,小弟梅呈安,敢问兄台贵姓?”

那人好奇的打量了梅呈安一眼。

“免贵,林清园。”

“林兄,我是头一次参加童子试,兄台呢?”

林清园叹了一口气道:“第四次了。”

梅呈安惊了,好家伙,四次,这童子试究竟有多难?自己连历届考题都没研究就跑来参加考试是不是过于草率了。

“林兄,这童子试的试题,很难吗?”

林清园用左手指了指自己:“当然难了,不然我也不会考四次。”

梅呈安被噎了一下,人家说的有道理,不难早考过了。

“敢问林兄,哪一科比较难?”

“你这句话算是问到点子上了,我的答案是,哪一科都难!就说诗赋吧,这个太考验一个人的见识和文学功底了,老师都不讲的怎么作诗的,只告诉我们诗的一些基本要求,我每次考试能凑成一首完整的诗都难,更别提什么押不押题,平仄对不对是不是合韵,表达的意思通不通顺,是否有深意了,你说难不难?”

“再说算术,每次研究往届试题,老师讲解的时候觉得特别简单,然后信心满满去考试,看到新题目就傻眼了,大脑一片空白,考完了吧,老师再讲的时候,嘿,感觉又变简单了,然后再次信心满满去,垂头丧气的回,这类经验我有三次,你说难不难?”

梅呈安听的脑海里那些不堪的记忆开始蠢蠢欲动了,这位兄弟描述的过于准确了,已经开始牙疼了。

“至于经史百问,你知道六经总共有多少字吗?每次试题涵盖六经每一个角落,这就意味着你要把六经全部背下来才能保证全部答对,我每次都是背了忘,忘了背,考试的时候能记得五成我就烧高香了,你说难不难?”

梅呈安听的心都开始沉了,这怎么听起来就这么让人绝望呢?学渣好难。

“那林兄何不停一年,好好整理一下所学,准备好了再来考试呢?”

林清园摇摇头:“我没那些时间了,我爹娘本来对我寄予厚望,可连考了三次都不过,他们已失望至极,本来今天就不让我考了,我想再试一次,如果这一次还不过,那证明我不是学习的材料,我会退学,找点事做补贴家用。”

梅呈安叹了口气,也不知道该说啥,最后措辞良久说了一句:“那小弟就祝林兄这次洪福齐天,顺利考过吧。”

“承你吉言!”

犹豫了一下,梅呈安补了一句:“若这次还不过,林兄真退学了,可以去寻城西景西路上的的梅家食堂,我与那家掌柜相熟,他会给你提供一份差事。”

林清园愣了一下。

“多谢!”

……

明山学院的考生并不是很多,大约三百人,还分了四队,所以很快就轮了梅呈安。

梅呈安先将准考证递过去,确认身份无误后,检查了他的箱笼,确认没有夹带以后递给他一个号牌,上面写的是大写的数字,三二九。

明山书院总共有十个考场,每个考场最多容纳三十人,这组号码的意思应该是三考场二十九号座位。

走过明山书院宽大的门牌楼,里面是一则长约五十米宽六七米的走道,左右前均有宽大建筑,由无数庆国特有的棕黑色方柱支撑,整体建筑宽广大气,气势恢宏。

每个考场门口都有对应人员接待考生,考场周围五步一岗,均有禁军守卫。

梅呈安的考场位于左侧最前方,梅呈安走到考场前,将号牌递过去,那人结果看了看,交还给他,示意往里走。

走进考场,考场极大,长约二十米,宽九米,内置三十张桌子,一排三个,共计十排,桌与桌之间,间隔极远。

梅呈安大致看了一眼,每张桌子一侧都挂着一个号牌,上面有对应的数字。

有意思的是,梅呈安观察下来,这个号码排列并不是从左往右,也不是横着数,而是从右往左,竖着数。

因此,第一排三张桌子从右往左分别是,一、十一、二十一。

梅呈安的座位就在左侧倒数第二位,此时考场中已经有不少考生就位。

走到自己的座位,将书箱打开,书箱分为上下两层,将上层笔墨砚还有镇纸取出来,各自放好,从下层拿出一个茶壶后合上书箱放到桌下。

梅呈安拎上茶壶起身向考场外走去,与梅呈安一同起身的也有几个,手里拎着各式各样的茶壶,这是要去考场外的大水缸取水。

水缸里的水用处极多,考生饮用,研墨,同时也为防火。

取完水,回到考场坐好,往砚台里倒上一些水,梅呈安拿着墨块开始研墨。

随着考生陆续就位,梅呈安听到了三声钟响,伴随着钟声,考场进来一批人开始分发考题和答题纸,以及草稿纸。

分发完毕以后再次鸣钟三声,考生们就可以开始答题了。

梅呈安不着急答题,首先看的便是诗赋的命题。

题目是这样的,世间池塘千万,却各有千秋,请以池塘为题,做一首诗或赋。

啊这,敢不敢再笼统一点。

池塘,有关池塘的诗有哪些呢?梅呈安开始疯狂回忆前世背过的有关池塘的诗。

回忆了半天,诗没想起来,倒是脑海中蹦出一句歌词。

池塘边的榕树下,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

用力甩甩头,赶紧把这句魔性的歌词甩出去,简直瞎捣乱。

继续回想,池塘,有关池塘。

有了。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糟糕的是,他只想出来这半句,全诗想不起来了。

再度想了半天,也只想起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这半句词。

梅呈安果断放弃,先不想了,有时候你越想回忆些什么,死活回忆不上来,等你不想了,有时候它会蹦到你的脑海里。

梅呈安将诗赋考题放到最下面,看起了算术考题。

算术考题一共二十道,考生只需写出答案即可。

梅呈安看到第一道的时候就笑了,太亲切了。

鸡兔同笼,头三十五,足九十四,问,笼中鸡兔各几只。

这题按理说都不用在草稿纸上计算,心算一下便能得出答案,但不行,你得在草稿纸上写出计算步骤,草稿纸最后也是要收上去的,考官不一定看,但你必须得写。

梅呈安提笔在答题纸上写出步骤后又在答题纸上写道:“鸡二十三只,兔十二只。”

梅呈安的字很好看,清一色的簪花小楷,这世界虽然没有楷书,但有跟楷书差不多的字体,簪花小楷是楷书的一种,更柔美清丽些,看上去赏心悦目却又不会特别引人注意,其实他比较擅长的是瘦金体,奈何这世界没有,他也不想写出来招人眼球,写个楷书小变种已是极限。

第二题也有意思。

公鸡价五文,母鸡价三文,三只小鸡价一文,有一老汉用一百文购得一百只鸡,其中公鸡母鸡总数为单数,问,公鸡母鸡小鸡各几只。

好家伙,三元一次方程,是他小觑了童子试。

好一番计算,最后得出答案,公鸡八只,母鸡十一只,小鸡八十一只。

第三题,众人合买一物,每人出八文余三文,每人出七文差四文,问,人数,物价各多少。

这题就简单许多,稍一计算得出答案,七人,物价五十三文。

梅呈安一道一道做了下去,你别说,你还真别说,庆国这童子试算术题有点东西。

有追马的,有算田地面积的,还是不规则那种,甚至还有算城池的。

虽然基本上没有超过初中所学,都是些方程式和几何题,但梅呈安依旧做的是满头大汗,首先题目理解就是一大问题,尤其计算田地的,计量单位居然是步,而且还有分数,几步分之几,看的梅呈安头大不已,最最关键是这步骤它不好写啊,总不能xy,设虚线吧,还得换成合适的方式表达出来。

等梅呈安答完又验算了一遍,一个半时辰已经过去了。

三个小时,你没看错,三个小时,二十题,还是初中数学题,梅呈安做的有些怀疑人生,羞耻感爆棚。

好在在这里没人会笑话自己,这让梅呈安略感欣慰。

放下笔,揉了揉发酸的手腕,这写毛笔字真是个体力活儿啊,平常写的少还没察觉,如今这写多了才发现,古人一个个都是铁腕啊。

打开书箱,梅呈安从下层掏出一盒点心,拿出一个茶杯。

吃了点点心,喝了两杯茶,休息了一会儿,这才感觉舒缓了些,接下来的经史百问也是个硬仗,考的就是你的记忆力,对六经的理解,还有你的体力,以及腕力。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比如有一问是,何为大学之道啊?你就得迅速会想起这句出自于哪部经,哪个篇章,以及具体段落。

你就可以答,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不能多答,也不能少答。

不过这对于梅呈安来说,体力他不缺,记忆力也还可以,唯一可能有些麻烦的是,不知道手腕能不能撑得住。

答了大概七八问以后,梅呈安停下了,不是手腕撑不住了,而是该吃午饭了,四周也有不少考生开始吃饭了,各种香味勾的他肚子也饿了。

他的午饭是红薯给他准备的,四个成人手掌大小的椒盐芝麻烧饼,一盘卤味。

看起来是简单了些,不过梅呈安吃的格外的香,也不知是不是因为身在考场的缘故。

将四个烧饼和一盘卤味吃的是干干净净,喝了一杯茶,梅呈安舒服的打了个饱嗝,当然,声音不大,都没人看他。

吃过午饭,梅呈安再度沉浸在答题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9467s